close
疼痛是身體的警報,反應身體的問題。僅靠止痛藥止痛而不去找出身體的問題,就像大樓發生火警,關掉大樓警報器,而不去滅火,是本末倒置。

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關羽對止痛天賦異秉,藥物是有他的效用,並不需過度排斥用藥,對藥物有正確觀念是很重要的,適度的用藥對身體和情緒是有幫助的,但過度依賴或上癮對身體和心理或靈體會造成更大的負擔,不可不慎。

-----------
《三國演義》描述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,,引發後世對「疼痛」的無限想像,人類痛覺怎麼來的?各大藥廠如何對抗不受歡迎的疼痛?關於這場無盡的戰爭,我們又有幾分勝算?
 
◎撰文/《科學人》顏月亮、彭子安 
七月號《科學人》
 
 
元末明初的古典小說家羅貫中在其著作《三國演義》第75回中,對於華佗為蜀國大將關羽進行「刮骨療毒」有段生動的描述:「佗乃下刀,割開皮肉,直至於骨,骨上已青;佗用刀刮骨,悉悉有聲。帳上帳下見者,皆掩面失色,公飲酒食肉,談笑弈棋,全無痛苦之色。須臾,血流盈盈,佗刮盡其毒,敷上藥,以線縫之。」這個觸目驚心、且無麻醉止痛劑輔助的外科手術,著實不可思議。我們姑且不論其歷史真實性如何,但看關羽這種超乎常人的「忍痛」行為,實在讓人歎為觀止。



理性看疼痛
 
從病理層面來看,疼痛可依照其持續時間的長短,區分為急性與慢性疼痛兩種。急性疼痛是一種症狀,如外傷引起疼痛、手術後疼痛等,臨床上若無其他潛在疾病,則多以舒緩為主;至於慢性疼痛,則通常會持續超過六個月以上,在臨床上普遍認為是一種疾病,需要治療,包括神經痛、下背痛、關節痛及癌症疼痛等。
 
根據國際醫藥服務有限公司(IMS Health Taiwan)的統計,在2004年台灣地區藥品市場藥效別分類排行中,非成癮性止痛藥的銷售金額就高達12億8800萬元,位居分類排行第19名,其成長率為2.4%,而這些止痛藥主要是用來緩解頭痛、牙痛,以及伴隨職業壓力、受傷或是生理期而來的各種疼痛。疼痛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,也是門診病人最常見的主訴。治療疼痛的方法有很多,最常見的是服用止痛藥,而止痛藥也是醫師最常開的處方、病人最常接受的藥物之一。但是,你對止痛藥的了解有多少呢?
 
藥物的特性
現今止痛藥可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非成癮性止痛藥,也是民眾最常接觸到的止痛藥劑。根據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,在1999年健保門診資料的回溯統計顯示:非成癮性止痛藥佔所有藥品處方的39.2%,這類藥物包括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,例如普拿疼)、水楊酸鹽(salicylate,即阿斯匹靈)、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,例如服他寧,其商品名為cataflam,有效成份為diclofenac),以及類固醇(steroid,以糖皮質類固醇為代表),它們的作用機制大多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關,並且具有解熱、止痛的療效。然而,因為這類藥物抑制了前列腺素在體內的合成,無形中增加細胞分泌平衡失調的風險,而產生一些為人熟知的腸胃副作用,其中尤以水楊酸鹽及NSAID最為常見。
 
這類藥物若用於肝腎功能較差的病患(像是肝病腎病患者以及高齡的慢性病患),則可能需要視其病情,調整其服用劑量。此外,在服用乙醯胺酚的期間,除須按照醫囑合理服用外,於服藥前後也應避免併用含酒精飲品,以避免增加藥物在肝臟代謝的負擔。臨床上偶見過度濫用這類止痛藥物造成中毒或需洗腎的情形,大多是因為止痛藥物服用過量,讓身體的代謝功能變差,藥物所產生的毒性代謝物無法及時排除,而在體內累積的關係。非成癮性止痛藥物雖然能夠發揮止痛效果,但換來的代價卻是不容忽視的。
 
其實,討論藥物副作用之前,有個觀念需要先建立:在合理用藥之下,藥物副作用是不會在所有人身上發生的。這點從下列事實便可獲得驗證:成大醫院統計就診病患服用非成癮性止痛藥後,發生胃腸道副作用的案例,結果發現,每年平均在1000人中,只有大約11.7~15.6人會引起嚴重的胃腸道副作用。非成癮性止痛藥固然很容易購得、應用範圍廣且頻繁,但在使用上仍須小心謹慎。根據2002年發表在《內科檔案》(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)的一項研究顯示,患有心臟衰竭的病人,如果經常服用NSAID,會增加心臟衰竭惡化的風險。這項研究報告還指出:若是病人還有糖尿病、高血壓或腎衰竭等疾病,更需要小心使用這類藥品,尤其是銀髮族。
 
止痛藥還有另外一個類別,就是麻醉性止痛藥,像是嗎啡(morphine)、可待因(codeine)等。這類藥物的作用機制複雜,迄今尚未完全確立,一般認為它們對中樞神經產生多重作用,而改變疼痛的感受。其適應症包括中度至嚴重程度的疼痛,但由於具有成癮性,因此受到嚴格的控管,大多只限於醫療院所使用。麻醉性止痛藥通常是非成癮性止痛藥無效後的選擇,適合手術後及晚期癌症的劇烈疼痛。
昂貴的教訓
 
每年推出的新型藥物琳瑯滿目,有時候它們的正面療效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藥廠和醫療人員過度強調,然而藥物的安全性,才是應該受到注意的焦點。環氧化-2抑制劑(COX-2 inhibitor)偉克適(vioxx,有效成份rofecoxib)的全球回收事件,可做為借鏡:偉克適於1999年5月在美國上市,當時全美約有一億張偉克適處方,其中有10%就是因為該藥物具有「較低的腸胃副作用」才開立的。估計在2003年一整年,全球約有200萬人服用偉克適,並為美國默克藥廠創造了高達25億美元的營收,佔默克總營收的11%。到了2004年9月,偉克適卻因為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而全面下市。一直到今天,由於該藥物的心血管副作用而衍生出的巨額醫療賠償訴訟,還在美國各地持續進行。由此可見,衛生主管機關本身需要建立起一套正確、重要、公開的藥物資訊,並且能夠即時提醒醫療人員留意相關的安全與風險性。這是身為研究者、醫療人員、藥物製造廠商、銷售代理商以及政策制定者都必須有所認知的,他們必須了解新藥開發與使用的最大目的,是改善廣大民眾的健康,而非只著重於產品的銷售量與藥效的好壞而已。
 
剖析疼痛,對症下藥
讓人充滿驚奇與希望,目前已經有超過100種以上的新型止痛藥正在研發中,這些新藥治療的方向可區分為:改進目前已知止痛劑的效果、開發比當今止痛機制更好的作用標靶藥物,以及從生物學、人體病理生理學或遺傳學研究為主軸的新機制藥物療法。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機制,理想中的止痛劑都應符合下列要求:有效、無成癮性、低副作用、不影響病人的意識狀態、不會有耐受性(藥效隨著藥物的正常使用而逐漸降低)的產生,以及價格適宜等。但是,無可避免的問題是:「新藥會不會帶來『新』副作用?」然而由於新藥的研發曠日費時,因此這個問題誰也沒把握回答,就如同2006年的《醫學評論年刊》(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)中,對這些研發中的止痛新藥做出結論表示:「只有時間才能證實,這些新藥是否能安全使用在人類身上。」
 
替代的對策
 
在更好的止痛藥上市前,有沒有「比較好」的對策?其實,在藥物研發上,早就瞄準現有止痛藥的副作用來進行補救,方式就是修正這些舊藥的化學結構。有機合成的專家希望能藉由這類「比較安全」的止痛藥,來填補新藥研發的空窗期,讓惱人的藥物副作用降到最低;然而令人遺憾的是,至今為止尚無相關商品問世。
 
此外,臨床上亦有針對預防(或減少)這類藥物副作用的方法(或藥物)進行研究,這個領域的學者希望能找出一種藥物,當它與止痛藥合併服用時,可以減輕止痛藥的副作用;目前已有些藥物被認為具有這種特性。再者,另類醫學的領域也逐漸受到重視,做為正統醫療手段(止痛藥跟手術)以外的輔助療法;在2006年5月號的《藥物及治療學通訊》(the Medical Letter on Drugs and Therapeutics)中對我國傳統醫療技術「針灸」做了以下結論:雖然我們仍沒有經過縝密及反覆的醫學研究,可以證實針灸的益處,但是對於反覆發作的下背痛,針灸倒不失為一個方便的處置辦法。而輔助以針灸來治療頭痛和抗癌藥物所引發的噁心嘔吐,也都有文獻證實其治療效果。
 
現在與未來
對於疼痛,現今多數民眾仍採取自我療護的方式處理,也就是自行購買止痛成藥使用,但在這裡要跟大家提醒的是,疼痛自我療護並不是人人都適用;若有以下情況,就需要醫師的診斷與治療:合併視覺改變以及嚴重暈眩的頭痛、對止痛藥過敏、合併噁心嘔吐的疼痛、任一四肢虛弱無力、疼痛部位發生紅腫或關節水腫的現象、疑似骨折的情形、急性頭部外傷造成失去意識、骨盆腔或腹痛(比經痛更嚴重的疼痛)、最後一次生理期超過六個星期的生理痛、任何增加疼痛強度或改變疼痛感覺的情形、不明原因的口腔或牙痛、胸痛、傷口化膿或裂開,以及疼痛持續超過兩個星期以上等。
 
除此之外,國人自我療護的習慣很容易受到藥品廣告的影響,某些廣告詞像「不讓你多痛一秒」、「不傷胃腸」等廣告用語,會誤導一般人認為這些止痛藥物都很安全!對於止痛藥物的不正確認知,就會導致藥物濫用,進而發生危險。因此,國人對於廣告的可信度,應有自我判斷的能力,而非一昧相信,才能確保自身用藥的安全。
 
人類終其一生,疼痛是不可避免的,面對這場止痛大戰,我們的處境依舊險峻,若能夠採取合宜的疼痛處置對策、謹慎使用止痛藥物,明白何時應該給醫生診治,降低疼痛的「停損點」,增加生活的品質,才是最聰明的現代人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m30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